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5-04-23 07:49:00
最近,上海警方破获一起“华山医院前院长客死他乡”的AI造谣案:3人团队,手握500多个账号,仅仅一个多月就发布30多万条AI生成的不实帖文。
一则“医疗泰斗客死他乡”的悲情故事,一个凭空捏造的“张明远”院长,一场AI批量生产的谣言风暴……这起案件的侦破,向大众揭开了“流量黑产”的罪恶链条——犯罪嫌疑人只要抓取热门内容,设置“第一句话要抓人眼球”“叠加医疗、养老等关键词”等算法指令,就能让AI自动生成“催泪弹”式谣言,再通过500个账号矩阵式分发。日均1万条谣言的“产能”,甚至已经称得上是“工业化造谣”。
每1万次阅读量5元的收益,让谣言成为可量化的“产品”。讽刺的是,在传播谣言前,犯罪嫌疑人甚至“不知道上海有华山医院”,也不在乎真假,流量经济的逐利逻辑,已彻底碾压了信息传播的公共属性。整个过程无需事实核查,更没有道德考量。
“张明远”的虚假叙事,并非孤例。从明星绯闻到医患矛盾,从国际局势到民生焦虑,AI谣言正大肆而又精准地狙击着人们的敏感神经。网安总队警官用一句话精准概括:这是“AI的幻觉”,是“毒流量”,更是“流量经济”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。
更可怕的是,这种AI的“幻觉”,很可能演变为数字时代的“三人成虎”。一个自媒体号说一件事,你可能不会相信。但是,如果有两个、三个……成百上千个呢?在AI技术越来越的今天,当真假掺半的信息广泛流传,普通人如何予以分辨?当批量化的谣言进一步污染互联网环境、挤占公共话语空间,错误信息是否会呈几何级增长,真实议题是否会在“信息洪流”中失焦?
“毒流量”,是对网络环境治理能力的一种挑战。对此,上海警方重拳出击,全力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,也和一些头部平台建立了畅通的工作联动机制。
严打严惩之外,治理AI谣言仍需多方协同——立法方面要加以突破,要求相关企业对AI生成内容作出显著标识,引导技术算法向善;平台方面,应从“被动合规”转向“主动治理”,优化推荐、奖励机制,不能任由“毒流量”“标题党”泛滥;社会公众也要进一步认识到,在当下互联网语境中,“有图有视频”不再等同于真相。
数字时代,“真实”变得尤为可贵,更需要我们共同守护。
原标题:《当AI沦为“谣言机器” | 锋面评论》
栏目编辑:顾莹颖 题图来源:上观题图
来源:作者:新民晚报 杨洁
东丽关切 | 城市治理看东丽:区领导察看市容环境治理工程项目
03-25 20:51两周内办结116件来电事项!哈尔滨市交通集团负责人接听12345热线
03-26 10:13不止大风降温,沙尘也来“凑热闹”,带齐装备再出门!
03-25 20:54降本减负增信心
03-26 10:16早安,淮南!
03-25 20:57融链赋能•岩企向新——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“四链”融合产融对接会(龙岩新材料产业专场)成功举办
03-26 10:19原州区政协围绕促进优化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专题调研
03-25 21:00临沂水文开展“世界水日”“中国水周”主题宣传活动
03-26 10:23注意!清明假期首日火车票今起发售 收藏这份购票攻略
03-25 21:03跨境追击电诈团伙,仅杭州地区就追回损失超200万元
03-26 10:27这场全国性活动,今天在昆明开幕!
09-15 15:37野生蘑菇很美味?别拿健康来尝“鲜”
09-15 09:03高温天在隧道偶遇外卖小哥推车 餐饮店老板一个“掉头”获全网点赞
09-15 08:14又是2比3!XG获DOTA2TI亚军 中国战队决赛四连败
09-15 07:36记者手记:在服贸会上感受“数智”与“金融”双向奔赴
09-14 00:59华大基因控股股东拟询价转让股份 资金将用于前沿科技孵化
09-12 22:53今日问政(651)丨四川省级公积金账户余额可直接作购房首付款吗?回应来了
09-12 18:51蔡甸民警三次入户化解社区纠纷
09-11 18:35城步西岩镇首届“村BA”热血开赛
09-11 15:3876.3米护岸瞬间坍塌!东莞暴雨夜,“高龄护岸”突然瓦解,现场画面曝光
09-11 15:17